“感觉联赛强度跟这个强度确实比不了,对面是欧洲强队还有NBA球员,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。”
赵睿在赛后的这个表达,说出了心里话。
先得说明的是,这已经是我们最能拿得出手的一批球员了。
而赵睿是今年世界杯中国男篮的12人里,表现最好的个体。他用实际行动证明,他是真的想打奥运会。
如果只能选一位球员可以昂首离开 ,那我的选择就是赵睿。
但是,输球是球队的责任,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体。
所以要思考的是:
我们最拿得出手的一批国家队球员,为什么会在世界大赛上表现不好?
开头赵睿说的这句话,就给出了答案。
也是帝哥一直说的,打有锻炼价值的比赛太少了。
我们看比赛的时候,总容易感慨:
欧洲球队的为什么传导球会那么流畅,他们跑起来为啥会这么快?怎么到了第4节他们一点也不累?
怎么他们能命中那么高难度的进球,外线的把握性那么高?
一个石匠敲石头,他一连敲了100次,石头仍然纹丝不动,但当他敲第101次的时候,石头裂为两半。
可我们要知道,让石头裂开的不是那最后一击,而是前面的一百次敲击的结果。
欧洲球员,人家在联赛时候就是这么打球的,平时训练,也是这么准备的。
绝对不是国家队集训这短短的一段时间练出来的。
你只有做到在联赛里多打高水平比赛,才有机会在世界大赛中真正发挥出来。
赵睿是我们这次世界杯最好的球员。
但是我们面对的后卫是博格丹诺维奇、卡里克-琼斯、沃特斯、克拉克森。
他们清一色的,高水平联赛球员。
如果他们不是NBA球员,不被中国球迷熟知,那也是因为咱们国家太缺少对欧洲篮球的了解。
你只有看过欧洲联赛,看过去年的欧锦赛,你才会深切感知到,像拉脱维亚击败西班牙,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欧洲各个国家的篮球水平,都非常接近,输赢全看临场发挥。
因为地缘等原因,他们就是在这个圈里极致内卷成长起来的。
但我们很多球迷的认知都是,国家队水平高不高,先看他有几个NBA的...
事实上,在FIBA的体系下,欧洲球员反而适应得更好。
回到我们身上,虽然乔帅的用人固执,他需要为这次的失败负一定责任。
但是,他依然是欧洲高水平教练。
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:CBA的球员,崇拜着NBA的思维和球风,用着欧洲的教练。
所以总结下来就是,反而丢了之前的自己。
既然这样的话,需要思考的是,联赛如何培养出能打高水平比赛强度的球员?
没有高强度的对抗锻炼,外出比赛就只是这一次的水平。
未来4年,也不会好到哪里去。
提升联赛强度,不是蹬脚伸腿生拉硬拽,不是“高质量的不宣判”。
想想这一次,我们多少次因为手部动作吃亏了?
这些习惯的养成,不就是在联赛和平时训练的养成么...
但是,提升比赛质量,说起来简单,做到却是很难的。
比赛是由球员和裁判来组成的。
一方面,我们的联赛没有那么多好的球员去支撑,就没有别人那样的竞争环境。
另一方面,这次世界杯就没有中国裁判,我们就没法真正领悟最新的判罚尺度和精神。
如果联赛短时间内没法让球员多打高质量的比赛,那只能换一思路了。
像崔永熙这样的年轻球员,这次世界杯已经见识到和高水平球员的差距了。
如果有机会,还是要出去看一看世界吧。
最后想说的是,最好的例子已经在“身边”了。
日本这些球员,都是日本联赛培养的么?
他们有太多都踏上了美国的逐梦之旅,在那里得到了成长。
但是,逐梦是需要放弃一些东西的,比如金钱...